- UID
- 586174
- 精华
- 9
- 帖子
- 825
- 最后登录
- 2016-4-19
- 注册时间
- 2014-3-13
鹦鹉鱼 举 人
荣誉 会员
龙币
- 2211
兑换福利
|
水体中的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等有机物,本身是无毒的。但有机物被异养性细菌氧化分解后就会产生氨氮;氨氮再被自养性细菌(亚硝化菌)氧化分解变成亚硝酸盐,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类是有毒的。亚硝酸盐继续被另一类自养性细菌(硝化菌)氧化分解成硝酸盐,硝酸盐微毒,低浓度状态下对鱼类是无毒的。具体反应过程如下:
有机物(无毒)----异养性细菌--->氨氮(有毒)---自养性细菌(亚硝化菌)---> 亚硝酸盐(有毒)---自养性细菌(硝化菌)---> 硝酸盐(微毒)---通过日常的规律换水--->无毒
氨氮对鱼类的毒性:
氨氮在水中以分子氨 NH3 和离子铵 NH4+2 种形式存在。分子氨加离子铵称为总氨氮。其中分子氨对鱼类是有毒的,而离子铵几乎无毒。总氨氮中分子氨和离子铵的比例由 pH 值和水温决定:一般分子氨在 0.01-0.02 毫克 / 升是安全含量, 0.02-0.05 毫克 / 升可能会影响鱼的健康, 0.05-0.2 毫克 / 升就会损伤皮肤和肠道黏膜,造成体表和体内出血, 0.2-0.5 毫克 / 升,就开始急性中毒。
氨氮对鱼类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阻碍鱼类自身氨的排泄量,使血液和组织中氨浓度升高,从而降低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。氨中毒时血液呈现褐色。低浓度慢性中毒,鱼类表现为食欲不振,生长缓慢;高浓度急性中毒,鱼类表现为在水中乱窜,或下沉,侧卧,痉挛,鳍条舒展基部出血,体色变淡,体表黏液增多,呼吸急促,鳃丝呈紫黑色,可引起死亡。
|
|